《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讀後感--蝸牛角上爭何事,和解共存拼民生

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皮理春秋(原圖為游懿聖院長畫作, 感謝同意引用)

《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蝸牛角上爭何事,和解共存拼民生

夏紹剛
《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成書於 1903 年,是由美國學者達飛聲先生,經過大量考據及實地走訪,所完成的一部煌煌巨作!從荷治、明鄭、滿清到日治初期,本書上半冊,就是詳細地記載著這段風雲變幻的更迭侵略史。

恰逢台灣的九合一選舉,在上周六才剛結束,本文對於上半冊--殺伐氣息濃重的「明線」--就不再多提,而把重點放在本書下半冊,談談當時台灣豐富的物產,以及藏在檯面底下的「隱線」--所謂的「家族勢力」,或者說是那些執掌經濟大權的「貴族」們。

※ ※ ※      ※ ※ ※

台灣人,貪財、怕死、愛面子。」--日.後藤新平

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 --清.李鴻章

誰是達飛聲-皮理春秋(圖片引用於原住民族文獻會網站)

誰是達飛聲

翻開本書附錄的作者簡歷,真的會被達飛聲(James W. Davidson)一生的多采多姿所震撼!

若單純稱呼他是一名「學者」,實在太小看他了--他是馬戲團團長、報社編輯、北極探險隊成員、日俄戰爭記者、美國駐台領事、土木旅遊大亨、八家銀行的總裁、國際扶輪社副社長。

台灣民主國」崩潰時,他協助奔走,接引日軍和平進駐台北城;他隨台灣總督樺山至日本訪問,還被日本明治天皇召見;他在多個國家創立了二十多個扶輪新社,被稱為「扶輪社的馬可波羅」(台北扶輪社也是他成立的喔)。

他因冠心症病逝於溫哥華,享年 61 歲;而《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是他在 31 歲就完成的大作!「跨界人生」已不足以形容他 --「碾壓式的精彩」--是我能想到最貼切的形容詞 XD

本書上半冊的主題,是更替的政局與接連的戰爭,個人感覺就是本四平八穩內容詳實的歷史讀物;而到了下半冊,他開始科普台灣的經濟作物與礦產,就可真看得出作者下了非常大的考證苦功,相信很多資料不只是他「查出來」的,更是他「踏出來」的--

※ ※ ※      ※ ※ ※

東都明京,開國立家,可為萬世不拔基業。」--南明.鄭成功詔諭

福爾摩沙人對朋友和盟友非常忠實,一點也不奸詐。他們寧可捨命或自己受苦,也不願出賣他人,使別人受到折磨。」--荷蘭.甘迪留斯牧師(摘於《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台灣豐富的物產-皮理春秋

豐饒的福爾摩沙--茶、糖、鹽、米、樟腦與礦產

貿易打造的世界》中,有簡單提到台灣的製糖業,因為當權者的政治盤算,而沒有像東南亞許多其他地方那樣「全島製糖」--導致嚴重的環境破壞--算是非常的幸運;而閱讀本書後,我發現台灣沒有步向悲慘結局,更重要的,是因為台灣有著豐富的地理環境

台灣橫跨北迴歸線,南北氣候迥異,又擁有著包含海岸、平原、丘陵到山脈的多變地貌,因此若把台灣規劃成某個「單一產品」的生產區,既不聰明也不實際,據本書所言,當時台灣「茶」(54%)的出口總值可是比「糖」(36%)還高呢!

隨著地理大發現航運成本的下降,台灣寶島,逐漸在世界的舞台上嶄露頭角:

1﹒茶:「烏龍茶」是當時台灣最受歡迎的商品,尤其受到美國人喜愛,在 1896 年,台灣茶外銷總額甚至還超過整個滿清國的茶葉外銷量

製茶是一個廣需人手和丘陵土地的產業鏈結構,所以即便到了日治時期,還有很多從大陸閩南地區跨海而來的年度僱工,宛如候鳥春來秋去。台灣種茶區域遠小於稻米與甘蔗,然產值遠超過其他作物,在英國印度和錫蘭地區紅茶低價搶市的況境下,仍能做到「差異化」而站穩較高端的茶品市場。

2.糖:蔗糖是所有出口農作物中,種植面積最大使用勞力最多的,外銷產值占全台第二;台灣中南部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壤,尤其是台南地區,產出全台最高質量的蔗糖。

台灣蔗糖外銷到大陸、日本、加州和澳洲,但後來遇到模里西斯夏威夷西印度群島等地的製糖業挑戰,市場萎縮到只剩下日本本島--幸好日本的國力持續上升,對蔗糖的需求量也上升--回頭來說,日本政府看到台灣蔗糖的市佔率萎縮,也不太可能去推動「全島製糖」吧(後續倒是有出現「米糖相剋」事件)。

3﹒鹽:台灣製鹽業開始於明鄭時期,在南台灣的嘉義布袋台南安平高雄鹽埕等地生產量最多,且生產成本只有日本本島的四分之一,因此也是日治時期重點扶植的產業,政府端希望能藉此擺脫對國外如滿清和德國岩鹽的需求,達到日本國內的自給自足。

4﹒米:由於本書付梓時,稻米並不是產量足以外銷的農作物,所以本書對此的著墨不多,僅有提到日本已成立台北農改場,嘗試在育種施肥機械農具等各方面進行努力,讓稻米產值得以提升,也有引進單位面積產量較高的作物,如番薯、玉米、小麥等進行試種。

貿易打造的世界》提及,由於日本本島對稻米的需求,所以台灣的中南部平原,才沒有全都拿來種甘蔗,後來八田與一所興建的「嘉南大圳」,進一步地讓稻米的產量大增,好吃又便宜的「蓬萊米」傾銷日本,甚至還引起日本本島農民和米商的抗議呢!在侵華時期,日本本島的糧食幾乎都是靠台灣稻米所支撐的。

5﹒樟腦:樟腦與其它農作物不同,要在原住民所居住的山區開採,又需要伐木,因此要直接跟部落居民(生番)打交道;達飛聲先生在本章卷首就開門見山地說「樟腦問題就是生番問題」!

在滿清官員只看收益不講誠信,漢人只會毀林而不造林的情況下,原住民的不滿日益加劇,後續「出草」的次數也隨之大增;在 1898 年,單就日本官方統計到的攻擊次數就有 303 次,造成 635 人傷亡 QQ 日本領台後成立「墾撫署」(後裁併為辨務署第三課),想要開發山區也同時安撫生番,但到 1930 年仍爆發嚴重的「霧社事件」,看來管理成效還是不彰 >_<

台灣樟腦世界第一,曾佔世界總產量的七成,若再加上日本本島的樟腦,已達到全球樟腦市場的壟斷地位,用途廣泛,可用於醫療、塑料、香料、肥皂、殺蟲等,甚至諾貝爾所研發的無煙火藥都需要樟腦!但後來德國工程師開發出化學合成的人造樟腦(化龍腦),而美國杜邦公司達到量產後,人造賽璐珞獨步全球,自然樟腦因此式微。

6﹒礦產:台灣產硫磺,甚至還有天然氣和石油(是的,不用跑到太平島,台灣本島就曾經產油喔 ^.<)!九份金瓜石的採金區,吸引了曾前往加州和澳洲的大量淘金客蜂擁而至,滿清時期是按人頭收取淘金稅(當然其中大部份都被官員貪汙掉了 @@),而日本政府則是把主要礦區承包給日籍的企業(九份屬藤田組,金瓜石屬田中組)。

煤礦在全台都有豐富蘊藏量,但煤床多半品質不佳,表淺煤層很薄,煤炭蘊藏量少,中間煤層太深開採不易,故只有山田煤礦會社在北台灣枋寮有較大的產出;硫磺的主要產地也在北台灣,尤其在北投的磺坑,生產品質不差,但比起世界硫磺主產地西西里島的磺坑,規模還是小很多。

※ ※ ※      ※ ※ ※

對於喜歡研究多少根火柴一根接一根排起來足夠環繞世界一周的學者來說,或許也會想研究--取得一盎司的樟腦需要流幾滴血」--《第 24 章:台灣樟腦業》

日治時期台灣五大家族-皮理春秋(改)

日治時代的台灣五大家族

書中提及的各種產品,幾乎都能看到達飛聲先生的主線論述--在滿清腐敗無能的管理下,嚴重降低了台灣經濟的產值!反覆無常的政策,不只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資源,也讓花錢投資的洋人無所適從,甚至憤而起兵相抗;貪婪無饜的官員,為了一己之私利,欺上瞞下,挑弄漢人與原住民間的不和,進而產生了很多本可避免的血腥鬥爭 QQ

到了日本全面進駐台灣,原本台灣人所擔心的戰後動盪與經濟大蕭條並未出現,日本政府宣佈第一年不課徵任何稅捐,且後續規範出的稅金,也比滿清時期的嚴苛稅率來得合理許多--更重要的是吏治清明--因此台灣貿易額不降反升。

在滿清時期,很多「台灣製造」都有偷斤減兩的問題(愛耍小聰明的台灣人還真是一脈相承啊),如在高檔烏龍茶加進劣質茶葉和粗枝,蔗糖當中混雜糖渣與砂石,樟腦裡滲入海藻、藤水、米粉、番薯粉、砂岩粉甚至未融的白雪(太天才了)!日本政府上台後,嚴格規範出口物資的品質,因為要賺長遠錢,還是要靠口碑--在整體品質上檔次後,台灣的商品地位也隨之提升。

日本政府接下來要解決的,是生產效率交通問題;而台灣在地家族,就在這兩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或者換個角度說,這些家族藉此而積聚了巨大的財富。

日治初期,日本政府在台灣曾短時間實行過全面國營模式,但產能低下(就連自律性高的日本人也無法扭轉「民營優於國營」的鐵則啊 @@),因此引入日籍民間企業,但在地緣關係上,還是需要與漢人配合,因此就扶植了各地的豪族,來進行開發與生產。

台灣五大家族由北到南依序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其中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和高雄陳家早從滿清時期開始,就各自是一方之霸,霧峰林家獨佔樟腦專賣,高雄陳家配合「米糖王國」政策,而板橋林家更是中國三大鉅富之一,在北部可說是包山包海,喊水水結凍。

鹿港辜家因協助引日軍入台北,「無血開城」而起家,在日本政府的青睞下,獲得許多商品的專賣權;基隆顏家原本就是北台灣的在地採礦家族,後與日本企業配合,大量開採金礦與煤礦,被稱為「炭王金霸」。

從地圖上可看到,除了霧峰林家因為從事樟腦生產,因此在中部發跡,其它四大家族都是處於靠海區域,而且都是在重要的出海口,我認為是由於「貿易節點」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的關係。

台灣物產豐富,但很大的問題是全島沒有一個足以吞吐遠洋航艦的優良大港,《台灣茶業》章節中就有提到,台灣的茶葉需要用小船從淡水運到廈門,或是從基隆運到神戶,再轉搭大船運到其他國家,也因此墊高了運輸的成本;日本人努力疏浚基隆港並加強其周邊交通建設的同時,也在北中南各港口給予幾個大家族「產品專賣」的權利,這樣政府後續只需跟這些家族收稅,兼具了民營的靈活性管理的便利性

當然,各大家族從中的獲利,想必也非常驚人,某幾個家族迄今仍是把持著台灣的民生經濟;白雲蒼狗,當權者從滿清、日本,一路到國民政府,家族,始終屹立不搖

※ ※ ※      ※ ※ ※

像板橋林家等少數百萬富翁擁有廣大的茶園,係以「佃租」方式租給茶農,算是例外;大部分都只是擁有二到五英畝茶園的小農。」--《第 23 章:台灣茶業》

站在歷史拐點的台灣-皮理春秋

站在歷史拐點的台灣

達飛聲曾隨台灣總督訪問日本,拿過五等旭日勳章,還受天皇召見,不免有「御用記者」的嫌疑;這本由美國人來寫台灣的大部頭書籍,在日本治台的第九年,於倫敦出版,也很有在列強之間替日本粉墨的意味。而作者在本書當中,字字斟酌的實證精神,以及隱隱躍然紙上,對台灣這方水土的熱愛,仍然讓我非常佩服!

在歷史的軌跡上,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就是政府(不只有過一個統治者)、洋人(也不只一個國家)、漢人(當然不只一個族群)以及生番與熟番(同樣也不只一個部落),各種勢力之間,不斷相互競爭與妥協的過程

選舉方止,政黨交替,幾家歡樂幾家愁之餘,也看到在各族群之間,又再一次被撕裂的深深創口;從本書中可知,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台灣一直就是面向全世界,所謂的「台灣製造」,也都不斷與全世界各地的物產作搏鬥!或許目前台灣主要的經濟命脈是「矽盾」,但這並不代表台灣寶島沒有其它可貴的資源,政府要做的,該是創造一個「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讓台灣人能走出去。

堂堂正正、昂首闊步地走出去。

在討論「兩岸觀」之前,我們台灣人,應該思考更廣泛的「國際觀」--我們不能只盯著另一隻角--在歷史的拐點上,我們,必須看得更高更遠

※ ※ ※      ※ ※ ※

笨蛋!重點在經濟!」--美.柯林頓

民主是很糟糕的制度,但比任何其它存在過的制度都要來得好。」--英.邱吉爾

歡迎大家的按讚與分享-皮理春秋

(本篇應楊斯棓醫師的徵文活動所寫,感謝學長推薦本書 ^^b)

書籍連結: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

PS. 特別感謝游懿聖院長讓敝人引用她的親筆畫作做為封面圖片,這張圖也有它本身的美妙故事喔!

[參考資料]
1﹒黃政三(本書譯者):達飛聲《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譯介與原住民敘事
(本文中達飛聲先生與本書的封面照片也引用於此網站)
2﹒黃山不敗:日治時期台灣五大家族與近代新台灣五大家族
3﹒湯錦台:《大航海時代的台灣

[同場加映]
Hsing-hao Huang:《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讀後心得

[延伸閱讀]
二月徵文: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後感(上)--台灣人看「國際觀」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讀後感(下)--醫學人看「變局」
八月徵文:
《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讀後感--一隻看不見的「黑」手
十月徵文:
《混世魔王毛澤東:劉曉波文集第四卷》讀後感--哲人在夙昔,古道照顏色

留言

  1. 想不到樟腦是世界第一呢! 很有趣!

    回覆刪除
  2. 呵呵 感謝您的回覆
    這本書真的很有趣:D
    其中提到的當時世界第一
    不只樟腦 還有很多呢!!

    推薦您找原著來看看喔^^b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