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窮達,兼濟天下--聽棓哥談「利他人生經營學」有感

無論窮達, 兼濟天下-皮理春秋(用MidJourney製圖)

無論窮達,兼濟天下--聽棓哥談「利他人生經營學」有感

夏紹剛醫師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 28 個基本功》,迄今為止已 27 刷,激勵並點亮了許多像我一樣的徬徨者,前行的道路;稿費提前 100% 全數捐出,共 641989 元,希望大家勿忘六四

這是書的「利他」。

楊斯棓醫師,持續為台灣這片土地努力,在提倡反核悅讀台灣民主等各領域,均卓有貢獻;而楊醫師不管是在各式演講、推薦序、部落格與臉書粉專上,都可以見到他一以貫之的無私付出,盡心幫助周圍的友人及社會上的弱勢團體。

這是人的「利他」。

在一月十三日(2023 年)於國立台灣圖書館,「利他」的人(棓哥)談「利他」的書(《人生路引》),以成書前後的時間軸作緯,以身作則的踐行史為經,旁徵博引,做出了類似總結性的講座,其中的關鍵字--當然就是「利他」。

※ ※ ※      ※ ※ ※

楊醫師在演講前,於報名時就請與會者先做預習,希望大家先思考看看「利他」的定義,以及想想本身有進行過什麼「利他」的親身經歷--

我在報名表單上, 對「利他」的回答-皮理春秋

演講一開始,棓哥就提醒某些把自身勤懇看診當成「利他」行為的醫師(像是我),其實這只能算是做好本務而已;而演講投影片中有一張是故事跨年時憲哥引用賽門.西奈克於《無限賽局》的金句:「利他信念,受益者需為貢獻者以外的人。

這兩個點,在我心中埋下了疑惑,我甚至十分希望能在會後 Q&A 時,冒昧請棓哥再深入解釋清楚,然而今天大家的發言太踴躍了,我沒能像前一場讀友會時那樣,幸運地搶下珍貴的提問機會,而在反芻楊醫師的整場演講,更進一步的內化思考後,我認為我應該算是某種程度上的「想通了」--

是我先前對於「利他」的以及「利己」的,想得太簡單啦!!

※ ※ ※      ※ ※ ※

我十分贊同雨狗大所提出的「互惠利他原則」--與對的人合作(或可等同說,投注心力在對的事業上),形成互惠關係,進而達到「可持續性的利他」;正如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所說:「任何一個好產品都必須盈利。如果不能盈利,就是對人類的一個犯罪。

原本我設想的「利他」,即是如此--在對他人有幫助的同時,也應讓自身得到收穫--不然,自身一直「耗損」下去,就無法持續產生價值,為他人持續產生「利他」性的貢獻了......

棓哥認為,如果一個退休的醫師,無償地到某些醫學落後的小國,提供當地居民醫療服務,這才能叫做「利他」;而我則認為,如果這位醫師選擇留在本地行醫,除了同樣能幫助患者,還可以獲得「利己」的收入--這樣或許就能延長他的執業生涯--比起在國外無償行醫,這可能是更長期且持續性的「利他」工作。

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報名表單上回答「利他」定義時,選擇使用「無私」而非「無償」來做解釋。

智者吳軍在《格局》中解讀《藍色地帶》一書,書中提到的三種幸福人生--哥斯大黎加的「愉快式」幸福、新加坡的「自豪式」幸福及丹麥的「目的式」幸福,而這三者,都是建立在有基本物質保障的基礎上。

換言之,即便我們的人生目標,選擇往「目的式」幸福而努力,並訂定要實踐的生活意義為「利他」,仍是要在能顧好自己溫飽的前提之下。

而若要先達到財務獨立,之後才能談「利他」,那一般非大富大貴之人,豈不是要先恪守「利己」原則(才能盡快「達標」),過活大半輩子!?

我認為的「利己」與「利他」的關係-皮理春秋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戰國.荀子勸學篇

「真正的幸福,來自生活的意義。」--亞里斯多德

※ ※ ※      ※ ※ ※

在我腦中陷入悖論之際,演講持續推進,棓哥真誠地闡述著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我的思緒逐漸變得清晰--

原來「利他」的利,及「利己」的利--可以是,也「必須」是「不一樣」的利!!

楊醫師清楚地解釋了「給予者(Giver)」、「比價者(Matcher)」和「索取者(Taker)」三者間的不同;比價者跟給予者同樣可以為善,但前者是為了為善而為善,想從「為善」中獲取一些回報,這種「為善」有其目的性,所以無法稱為「利他」。

也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當一個會保護自己的,真正的「給予者」,除了要從需要幫助的人群當中排除掉貪婪的「索取者」以外,也要避免自己「著相」,從而落入下乘,變成「比價者」而不自知。

還是拿楊醫師當例子,棓哥說「你掠做我佇出冊,其實我在做社會運動」--如果棓哥認真打書,是單純地想要拿書暢銷後的版稅來做公益,那就只停在「Matcher」;而楊醫師實際上是希望用本書來引領每一個閱讀本書的讀者,進而改變這個社會,讓台灣共好

這,才是「Giver」。

※ ※ ※      ※ ※ ※

推而衍之,一位醫師如果將目光只停留在把本務做好,幫患者治病,他所創造的價值,其實僅停留在「Matcher」層面(庸醫就更糟糕,只是「Taker」@@);甚至那位無償前往海外行醫的醫師,如果他所求的是旁人的吹捧與掌聲,或未來可填在履歷上的榮銜,那也只是個「Matcher」。

而如果一個小小執業醫,在醫治患者疾病時,能幫患者多想一點,甚至進一步地撫慰患者以及家屬的心靈--不只看到「病」,更看到患者是一個完整的「人」--這,就應足以稱為「Giver」。

回頭拿我在表格上所寫的「利他」舉動來說,敝人於 2018 年時,一整年全勤楊醫師的徵文活動,若我為的是獲獎後的禮物(這真的沒有想過)、部落格的點閱率(一開始會在意,後來已佛系)、眾人的鼓勵與讚許(這個我承認曾有迷失過,而後來逐漸跳脫出來),那我只是一個「Matcher」。

而到最後我發現,在整個徵文活動中,收穫最大的其實是我自己,我完成了一件過去的自己所無法想像的壯舉,提升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與信心;我努力書寫悅讀後的所思所想,以期能傳遞給其他的愛書人--在這個當下,我成為了一個「利己」的「Giver」

「利他」與「利己」,可一併存在,且互不排斥;因為在「利他」時讓出去的,跟「利己」時所得到的兩者是不同的,甚至可以沒有關聯

「利他」同時達成「利己」,我認為就像阿德勒心理學當中所說的「勇氣」,也就是認同自我能為周遭做出貢獻的「價值感」--這種價值感,是凌駕於物質之上的滿足,也是我們在進行「利他」行為時,所得到的,最重要的「報酬」。

非常感謝楊斯棓醫師持續推廣利他精神-皮理春秋(用NightCafe Creator製圖)

「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藥方》

「你能不能做一點奉獻?少談一點變現!」--楊斯棓醫師

※ ※ ※      ※ ※ ※

沒有豐沛的資產,也能「利他」。

沒有醫國的才能,也能「利他」。

端看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小小螺絲釘的身份--不只賺錢餬口,不只砌磚添瓦,甚至不只在蓋教堂--我們可以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讓大家找到向上提升的台階。

而且這不會是「燃盡」的燃,而是在點亮周圍的同時,也昇華了自己

無論窮達,兼濟天下--這裡的「濟」,不單是「濟世救人」的,更應是「同舟共濟」的

你我都身在台灣這支孤舟上,如果大家都能互惠利他,成為彼此的「Giver」,我想就能讓這艘掙扎求存的小船--渡過驚濤駭浪,挺過暗夜晦霞

※ ※ ※      ※ ※ ※

購書連結: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 28 個基本功

[同場加映]
2023.01.13 利他講座 心得集合
2022.12.31 故事跨年 聽眾回饋
2022.12.25 龍顏講堂 心得集合
2023 故事跨年 主辦人許榮哲老師談楊斯棓醫師與吳家德總經理的「利他」精神

[延伸閱讀]
2018 年棓哥徵文全年書單及心得集合
汲取、提煉、昇華、內化--從《人生路引》,看棓哥讀書方法論
聽「受僱醫師的出路」有感

歡迎大家的按讚與分享-皮理春秋(用MidJourney製圖)

留言

  1. 其實除了「利他/利己」的辯證外
    還有一些想談的地方 但再往本文裡面加東西的話 篇幅就太長了~~
    (原本就夠長了XDDD)

    在此僅列出我認為最重要的另外兩點:
    1.棓哥說要沉潛 350 天,了解並研究脫口秀(單口相聲)的表現藝術
    在此敝人表示非常的期待!!而且我強烈懷疑不需要 350 天
    棓哥就可以成為脫口秀大神了😂😂😂

    2.促成本次全台語講座的推薦人,名叫鄭姐,非常感謝她的用心:D
    她在會末致詞時說:「民主教育,要與母語教育併行。」

    我好愛這句話!!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