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的「創傷後症候群」--淺談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

 
皮理春秋-淺談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

皮膚的「創傷後症候群」--淺談肥厚性疤痕與蟹足腫

夏紹剛醫師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我與生成式 AI 正在協作的奇幻小說,主角海光因為隊友犧牲而自己獨活,內心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身為作者的我,合理懷疑她罹患了心理學上的「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海光最需要的不是追求更強大的力量,而是應該趕快找「小鎮心理醫師」尋求協助才對。 心靈的創傷難治。同樣地,我們的皮膚在承受物理性創傷後,本應精準修復的癒合工程,若走向失控,也會產生「後遺症」,主要分為「肥厚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蟹足腫」(Keloid)兩種: 肥厚性疤痕--基本上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其生成機率與初始受傷的程度(傷口越嚴重,發生機率越高)、後續的傷口照顧及恢復狀況密切相關。可以想成是皮膚在修復時,變成了「太過認真的工人」,製造了過多的膠原蛋白,導致疤痕凸起,但其增生的範圍會侷限在原始傷口的邊界之內,不會侵犯周圍的健康領土。肥厚性疤痕有機會隨著時間慢慢地改善或消退蟹足腫--好發於有特殊遺傳體質的人群,它在受傷後並不是單純的「修復過頭」。目前的醫學研究認為,其纖維母細胞在細胞間的通訊機制上可能存在缺陷,進而無法接收到來自鄰近細胞「停止生長」的訊號,因此就像脫韁野馬般不斷增殖;疤痕組織不會侷限在原始傷口的邊界之內,還會往外張牙舞爪地生長,就像橫行霸道的螃蟹一樣。蟹足腫不會隨著時間自行消退,如不進行治療還可能會持續擴大。

※ ※ ※      ※ ※ ※ 治療上,肥厚性疤痕需視情況處理,不應過度治療,以減少後期轉變成萎縮性疤痕(Atrophic scar)的可能性;而棘手的蟹足腫,就需要審慎且積極地進行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含: 1.矽膠製劑: 矽膠凝膠或貼片,會在疤痕表面形成一道極薄的半封閉性保護膜。藉此鎖住角質層水分,為疤痕創造一個濕潤的平衡環境。這個「濕潤」的信號,就像是在對下方太過活躍的纖維母細胞傳遞信號:「大夥們冷靜點,工程進度已經足夠了!」從而使其減緩膠原蛋白的生產,讓疤痕逐漸軟化、平坦。這是預防與治療的基石,在傷口完全癒合後的初期,就建議開始使用,可持續使用至少三至六個月,而對於後期已穩定成形的疤痕組織,效果就會較為有限。凝膠適合用在關節、臉部(尤其下顎)等容易活動或輪廓不規則的部位;貼片可用在較平坦、好貼合的地方,可兼具保濕與輕微加壓的效果。 2.病灶內類固醇注射: 這是對付已成形的凸起疤痕,最直接有效的第一線療法。醫師會將類固醇藥物直接注入疤痕組織中,其作用如同下達一道「強制停工」的命令,能強力抑制發炎反應、減少供應養分的微血管新生,並直接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與膠原蛋白的合成。病灶內類固醇注射需要皮膚科專業醫師對病灶進行詳細的評估,其治療頻率選擇的類固醇種類濃度整體施打劑量,甚至施打的手法,都需要依疤痕病灶的具體情況,進行客製化調整,以避免副作用的產生。 3.冷凍治療

利用 -196 度的極低溫液態氮,對疤痕組織進行「急凍」,藉由破壞疤痕內的細胞與微血管,改善纖維母細胞的過度增生,進而達到使疤痕萎縮、平坦的目的。而冷凍治療也需要皮膚科專業醫師的謹慎拿捏,儘量避免冷凍過頭引起凍傷的進一步發炎。

皮理春秋-Inmode Lift協助改善蟹足腫疤痕

4.電波治療

電波(或稱射頻)是利用電流在組織中產生的熱能來進行治療。在不破壞表皮的情況下,以穩定溫和的熱能加熱真皮層,刺激膠原蛋白重塑。對於不想僅接受病灶內類固醇注射及冷凍治療,或傳統治療進展有限的患者而言,提供了另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選項。真心皮膚科最新引進的鑽石電波,不只是小V臉神器,可減脂並緊緻拉提,找回您的完美下頷線;而在疤痕治療上,Inmode Lift 像一把溫控精準的「智慧型熨斗」,本院已有一些治療效果良好的案例。歡迎被疤痕困擾的您,前來門診討論最佳的治療選項。

除了上述介紹的幾種常見治療方式外,還有加壓療法、類固醇貼片、其他雷射光電治療、病灶周圍施打肉毒桿菌素,甚至在最新(2025 年六月)的《Dermatologic Surgery》期刊,還有提出「病灶內胰島素注射」的開創性治療方式,雖然是規模不大的研究,仍然前景看好。而極度嚴重的蟹足腫患者,新式的「精準手術合併術後表淺放射線治療」,能夠大幅降低蟹足腫的復發機率,可至大醫院的皮膚外科與整形外科,做進一步的了解。

※ ※ ※      ※ ※ ※

對於有蟹足腫體質的人來說,跟「治療」同等重要的,就是要學習與之共存」的方式,以避免喚醒這頭沉睡的猛獸。以下是兩個關鍵的皮膚養護心法:

1.預防勝於治療

誠如我在《淺談痘痘肌的整合性保養與治療》文中及眾多醫師反覆強調的「先穩定痘痘,再處理痘疤」、「少曬就是最好的防曬」,對於蟹足腫而言,「不要受傷就不會產生疤痕」是首要原則;當然這聽起來像是老生常談,卻是至理名言。如同巴菲特一生的摯友蒙格所說「如果我知道會死在什麼地方,我就永遠不會去那裡」,既然知道自己有此體質,就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皮膚創傷,例如穿耳洞、刺青或非必要的美容手術,把所有引發無謂傷口的可能因素降至最低。

2.在傷口初期就妥善治療

如果不幸受傷,無論傷口大小,都要以最高規格對待,尤其是「避免感染」,若感覺苗頭不對,就盡快至皮膚科門診進行診療。而當傷口完全癒合後,應立即開始使用矽膠凝膠或貼片,最好能持續使用六個月,以降低猛獸破籠而出的機率;在這段時期內也需注意不要二度受傷摳抓過度拉扯患部,生活作息上避免菸酒辛辣飲食過量進補。此外,可考慮適度減少茄科植物的攝取(如茄子、番茄、馬鈴薯等,此關聯性尚在研究階段,有假說認為此類植物中的特定物質,在部分敏感體質者身上,可能會「引發」或「加劇」低度的全身性發炎反應,間接影響疤痕狀態)。

處理疤痕後遺症,尤其是與「蟹足腫」的戰鬥,是一場持久戰,需要耐心、策略與有處理經驗的醫療夥伴。及早尋求皮膚科專業醫師的協助,共同制定一套包含治療與日常照護的完整作戰計畫,才能讓皮膚長治久安。

※ ※ ※      ※ ※ ※

[延伸閱讀]
1.周宛儀院長:
真心超‧電‧音三波 全方位打造你的小V臉》/ONDA PRO 超微波旗艦版|Inmode Lift 鑽石V顏|十蓓雙線音波
2.周宛儀院長:《青春痘全攻略
3.「軍隊」對「菌隊」--淺談痘痘肌的整合性保養與治療
4.潛藏在樹蔭間的隱秘刺客--毛毛蟲皮膚炎,您該知道的五件事
5.《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我與 GeminiPRO 協作的奇幻小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