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秒雷射:您該知道的六件事(上)--醫師詳解皮秒、蜂巢原理與效果
夏紹剛醫師
然而在醫學美容領域,專業的名詞與術語何其多,常令人目不暇給,許多患者來門診諮詢時,雖然已經努力在網路上爬文做功課,但對於「皮秒」與「蜂巢」的意涵,仍然不甚清楚,以下筆者將盡量淺白地對「皮秒雷射」的重點逐一說明,希望愛美的您,在選擇雷射療程之前,能得到更清晰的觀念。
※ ※ ※
※ ※ ※ ※ ※ ※
大家請複習《三張圖搞懂醫美雷射原理》中的主要雷射參數圖--
「皮秒」,是指雷射機台的其中一個參數--「脈寬時間」(Pulse Width)--也就是指「每一發雷射波的持續時間」。在進行雷射治療時,雷射機台是以固定的擊發頻率,射出一發一發的雷射波,在除斑淨膚治療時,因為全臉要打的發數很多,醫師會設定較高的擊發頻率(如 10 Hz,每秒擊發十次),而當中每一發的雷射波,都只會維持非常短的時間。因為雷射的溫度很高,在皮膚上如果雷射波的維持時間太長,就會產生過度的熱效應,也就是「灼傷」。
脈寬時間,或稱「脈衝時間」,就是「每一發雷射波打擊目標的時間」,必須短於目標的「熱緩解時間」(Thermal Relaxation Time, TRT),避免熱能擴散到周圍我們不想破壞的組織(更進一步的學理解釋,請見《三張圖搞懂醫美雷射原理》)。
--【2025 年 11 月.作者註】--
此篇初次發表於 2019 年 2 月,當時皮秒雷射甫在台灣的醫學美容市場嶄露頭角。站在 2025 年回望,皮秒雷射技術依舊日新月異--AI 智能參數調控、多波長整合應用及更精密的透鏡技術,都讓治療更精準且個人化。
而內文中所闡述的核心原理--「光機械效應」、「熱緩解時間」、以及「蜂巢透鏡的 LIOB 空泡效應」--依然是理解現代皮秒雷射最穩固的理論基石。
我在關鍵段落加入【2025 年補充】,並更新部分臨床觀點與技術發展,確保資訊與時俱進;同時再次強調,本文僅為一般性醫學科普文章,進行任何醫美療程前,請務必與您的皮膚科專業醫師進行完整討論。
Q:「皮秒」雷射的「皮秒」,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要告訴大家,不是因為「皮秒雷射」比較適合打在「皮」膚上,才叫它「皮」秒喔!大家請複習《三張圖搞懂醫美雷射原理》中的主要雷射參數圖--
「皮秒」,是指雷射機台的其中一個參數--「脈寬時間」(Pulse Width)--也就是指「每一發雷射波的持續時間」。在進行雷射治療時,雷射機台是以固定的擊發頻率,射出一發一發的雷射波,在除斑淨膚治療時,因為全臉要打的發數很多,醫師會設定較高的擊發頻率(如 10 Hz,每秒擊發十次),而當中每一發的雷射波,都只會維持非常短的時間。因為雷射的溫度很高,在皮膚上如果雷射波的維持時間太長,就會產生過度的熱效應,也就是「灼傷」。
脈寬時間,或稱「脈衝時間」,就是「每一發雷射波打擊目標的時間」,必須短於目標的「熱緩解時間」(Thermal Relaxation Time, TRT),避免熱能擴散到周圍我們不想破壞的組織(更進一步的學理解釋,請見《三張圖搞懂醫美雷射原理》)。
黑色素是一個「熱緩解時間」非常短的目標,屬於奈秒等級(NS,NanoSecond,十億分之一秒),傳統除斑雷射的脈寬時間就屬於奈秒等級,但因已接近黑色素的臨界熱緩解時間,所以若雷射熱能擴散,會有比較高的反黑風險。
皮秒雷射,顧名思義是將脈寬時間縮短到皮秒等級(PS,PicoSecond,萬億分之一秒或稱兆分之一秒),如經典機型 PicoSure,脈寬時間從 550 到 750 PS ,有五種設置模式(一般除斑治療會選擇 750 PS);而在除刺青時,因為刺青色素的熱緩解時間更短,便可能會選擇再短些的脈寬時間進行施打。
將脈寬時間縮短到皮秒等級,除了降低反黑風險外,另一個意義是可以提升療效。
每一發的雷射波能量是固定的,如果將其壓縮到皮秒等級釋放,極短時間內的高能量輸出,形成雷射震盪波--會產生更強的「光機械效應」(Photomechanical Effect,亦稱「光震波效應」),就如同將大石頭擊碎成細沙,能將目標黑色素擊碎到非常微小的程度,更易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故達到更好的淡斑效果。
比「皮秒」還要再小一個數量級,稱為「飛秒」(FS,FemtoSecond,千萬億分之一秒或稱千兆分之一秒),也已經應用在臨床醫學上了,就是眼科用來切割角膜的「飛秒雷射」。因為角膜治療的精準度要求極高,且更要注意不能傷害到切割面以外的其他組織,飛秒雷射的問世,大幅降低了近視雷射和白內障雷射的後續併發症。
脈寬時間也不是越短越好。如果是要除去血管或是毛囊這種熱緩解時間為毫秒等級(MS,MilliSecond,千分之一秒)的目標,就要選擇毫秒或是微秒等級(μS,microSecond,百萬分之一秒)這種較長脈寬時間的雷射來進行治療。
A:「皮秒」是指極短的「脈寬時間」;皮秒雷射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雷射--因為皮秒等級的脈寬時間,主要是應用於「黑色素」與「刺青」的。
※ ※ ※
Q:那「蜂巢」皮秒雷射的「蜂巢」,又是什麼意思?
先跟大家說明,「蜂巢」皮秒雷射,當然也是跟「蜜蜂」沒什麼關係的 XD請參考《三張圖搞懂醫美雷射原理》中的雷射機台基本結構圖--
所謂的「蜂巢」,最初是用來形容 PicoSure 皮秒雷射的一種透鏡樣式,全名為「蜂巢式聚焦陣列透鏡」(Focus Lens Array)--由 130 個小型凸透鏡排列組成,可以將原本平行的皮秒雷射光,如同飛梭般分散開來,並各自聚焦,使每個尖端點的能量可達到平行光能量的 20 倍。微透鏡陣列技術(Microlens Array, MLA)現已成為多種皮秒機台的標準配備,各廠商的聚焦原理有其相異之處,而「蜂巢」仍是目前該類透鏡的俗稱。
強大的集束雷射光,會在表皮層造成沒有明顯傷口的物理現象,俗稱為「空泡效應」(空泡化生物組織反應),其科學原理是「雷射誘導光學擊穿」(LIOB,Laser Induced Optical Breakdown)。此過程會瞬間在表皮內形成電漿、產生微小空泡,並伴隨一道強大的光震波(Shockwave)傳導至真皮層。
皮膚在這種隔山打牛的「微傷害」情況中回復時,就會刺激膠原蛋白的新生和重組,進而使得疤痕與細小皺紋得到改善;蜂巢皮秒雷射的治療效果能媲美傳統飛梭雷射,而表面沒有太多的開放性傷口,因此恢復期會短很多。
包含 PicoSure 在內的大多皮秒雷射機台,除了「蜂巢式聚焦陣列透鏡」外,亦配有除斑淨膚使用的「固定式平頭波透鏡」,以及針對淺層斑和刺青使用的「調整式聚焦性透鏡」--這是一整片大的凸透鏡,能將平行光集束成尖頭波,提供中心點更強的打擊能量。
A:簡而言之,「蜂巢透鏡」(泛指聚焦陣列透鏡)是一種精密的光學技術,對平行的皮秒雷射光進行「加工」,使治療適應症從原本的「除斑淨膚」,擴展到「凹疤」與「細小皺紋」。
※ ※ ※
【2025 年補充】近年來,對於「空泡效應」(LIOB)的臨床實證已更加豐富。有多篇論文指出,蜂巢透鏡產生的 LIOB 效應,不只刺激膠原蛋白新生、改善凹疤與細紋,更能「修復真皮層環境」並「減緩光老化」,使皮膚在組織學上更健康--角質排列更整齊、真皮層更厚實、後續治療斑點時更不易反黑。當然,上述效果的前提條件是建立在適當的雷射參數、間隔時間以及術後養護上(皮秒雷射術後注意事項,請詳見《皮秒雷射:您該知道的六件事(下)》)。
Q:打皮秒雷射,有什麼治療效果呢?
皮秒雷射的治療效果,仍要回歸到其「波長」本身,每個雷射機台擁有各自的波長,都有其對應的治療目標(即《三張圖搞懂醫美雷射原理》中所述的「載色體」),皮秒雷射也不例外!依衛福部所核准的治療適應症,PicoSure 適用於去除刺青及良性色素病變(臨床上色素病變的定義較廣,PicoSure 是用來處理黑色素);搭配聚焦陣列透鏡(即前文所述的「蜂巢透鏡」),亦可適用在治療痤瘡疤痕及細小皺紋。
A:總結來說,皮秒除斑雷射主要是針對「黑色素」的治療;加裝「蜂巢透鏡」時,還可處理「凹疤」和「細小皺紋」。
補充說明,「刺青」的治療並非使用蜂巢透鏡,所以不能一併處理凹疤皺紋問題;PicoSure 為單一的 755 nm 波長,針對黑色或深藍色刺青效果最好,深綠色和棕褐色刺青的效果也不錯,但如果是其它顏色的刺青,仍應先考慮其他波長的皮秒雷射機台。※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