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療與健康減重
中西醫師 夏紹剛
台灣的過胖比率,是另類的亞洲第一,我想這跟美麗的福爾摩沙轉變為過勞的鬼島,有很大的關聯--辛苦工作一整天回到家,只想攤在沙發上當個馬鈴薯,是奮起出門去運動?還是去買包鹽酥雞犒賞自己呢?
這樣的掙扎,或許常常都在你我心中上演,往往......感性都會戰勝理性 XD
繁重的工作壓力,導致大家的體態,很容易朝橫向發展,外食總是重油重鹹,想運動卻找不出時間,晚睡影響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島上生存不易,幾乎人人過勞,即便高高在上的大老們高喊著「過勞死」是邪說,而對受薪階級而言,「過勞肥」,已是現在進行式!
十大死因都跟肥胖有關
肥胖,不只是體態美學上的問題,更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拿國人十大死因來說,肥胖本身就是代謝症候群的一環,進而會引發各種心血管和肝腎疾病;肥胖導致的腹壓增加和呼吸道肌肉鬆弛,可能導致胃食道逆流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間接與肺炎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有關。
再拉遠一些,肥胖影響肢體靈活度跟傷口癒合能力,增加事故傷害的機率與死亡率;十大死因之首「惡性腫瘤」當中,許多癌症(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與肥胖的關聯,也已被醫學證實。
因此,為了不要讓自己從「過勞肥」走向「過勞死」,努力控制自己的體重,對自己的健康與人生,是一筆十分划算的投資!
減重的四大基礎觀念
首先,我們要先認知到--減重真的不容易。
除了上述提到的工作壓力外,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脂肪」就是我們遠古祖先的儲備熱量,有著「維持標準身材」想法的原始人,不太可能在嚴酷的物競天擇中存活下來;所以我們想減重,其實就是在跟我們的基因做鬥爭!減重也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人體是動態的,花了多少時間胖起來,就需要多少的時間再瘦回去,瘦了之後也不可能是一勞永逸--要有打「長期戰」甚至「永久戰」的準備。
※ ※ ※ ※ ※ ※
第二,減重是為了健康,而不是旁人的目光。
主流媒體過度吹捧「纖細美」而不是「勻稱美」,喜愛「病美模」而不是「健美模」,持續播放「越瘦越好」的錯誤價值觀,導致很多人陷入過度追求減重成效的病態漩渦當中;了解屬於自己健康體態的定量化數據--如標準體重、BMI、腰圍、體脂率及肌肉量--訂定明確且合理的目標--方向,比火力更重要!第三,減重要從基本功做起--飲食、運動、作息。
飲食在減重中是最重要的部份。正所謂「三分靠運動,七分靠忌口」,想減去身上一公斤體重,就要實打實地燃燒掉 7700 大卡,但過度節食、吃代餐甚至斷食,會嚴重影響到基礎代謝率,反而會讓您更難瘦身!均衡且適量的飲食攝取,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若是常跑便利店的外食族,購買前可以先看看外包裝,除了要注意總熱量外,盡量選擇「熱量/重量」比值較小(最好小於 4) 的食物--代表所含的油份相對較低。
運動方面,不一定是要上健身房才叫運動,從飯後散步開始,就有減重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 75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其中應包含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台灣國健署的建議也類似;而無論是每天運動或集中在一天進行,只要達到每周運動量,對健康的效益是差別不大的。
日常作息上,良好且充足的睡眠對減重有幫助,睡眠時間至少要達到七小時,中醫理論認為「晚間 11 點到凌晨 3 點」氣血循行到肝膽經,此時段最需要讓身體休息!中醫所說的「肝」主疏泄--與情志(精神狀況)與氣血(內分泌功能)有關--這與西醫研究是不謀而合的,如果睡眠的質量不夠,許多與食慾和新陳代謝有關的賀爾蒙會出現紊亂,增加肥胖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第四,減重沒有捷徑,沒有「仙丹妙藥」。
減重沒有公認的 Golden Standard 治療方式,不像「細菌感染」有「抗生素」可用。劍走偏鋒,或許能極速瘦身,但若沒有腳踏實地做好基本功,往往會出現溜溜球效應;更嚴重的,如果貿然服用坊間一些來路不明的的減重「秘方」,傷荷包事小,若傷害到身體健康,那可就代誌大條了 QQ中醫古有明訓:「是藥三分毒。」不管中藥還是西藥,都是如此,愈是標榜「無毒、無副作用」的減重產品,更需要小心!請務必記得--任何藥物、任何治療--都有其副作用。如有減重需求,請與專業醫師討論,配合醫囑進行療程,才能在最低副作用的情況下,達到最好的效果。
※ ※ ※ ※ ※ ※
複合式減重療程有加乘效果
進行自我健康體重管理三到六個月後,若仍無法達到理想目標,可配合進行減重治療。中西醫減重療程,可分為藥物、減脂針劑、體雕埋線、非侵入性減脂儀器及侵入性手術等五個部份:1﹒藥物
中藥需以辯證論治為基礎,調理體質讓身體回歸正常狀態,進而達到瘦身的效果;一般認為「肥人多濕」,故常以去濕熱的藥物為主,本院使用知名大廠萬國製藥的中藥錠劑與膠囊。西藥部份,目前經衛福部核可「減重」用途藥物只有兩種--「降低脂肪吸收」的羅氏鮮(Orlistat)和「抑制食慾」的沛麗婷(Belviq)--其它西藥如瀉劑、利尿劑、甲狀腺素、抗憂鬱症或糖尿病藥物等,都是藥品仿單標示外使用(Off-Label Use),當中很多藥物的副作用非常大,長期使用下來的風險堪慮。
由於沛麗婷在台灣的上市時間較短且相對副作用較多,本院目前使用原廠羅氏大藥廠的羅氏鮮;因羅氏鮮僅降低脂肪的吸收,而且油便副作用惱人,本院配合加上食品等級的「抗性澱粉膠囊」來降低攝取澱粉後的血糖上升,「膳食纖維膠囊」來吸附油脂並調整腸胃蠕動。
※ ※ ※ ※ ※ ※
2﹒減脂針劑--倍克脂(Belkyra)
由愛力根公司研發的倍克脂,俗稱「消脂針」,成份為「去氧膽酸(Deoxycholic Acid)」,注射到想要消除的脂肪區域後,可直接破壞脂肪細胞,原廠文獻指出平均進行二至四次的療程,可以看到顯著效果(療程間隔需在四周以上)。倍克脂通過台灣衛福部和美國 FDA 的減脂認證,但僅針對「中度到重度的頦下脂肪堆積」(俗稱的「雙下巴」),施打在其他部位仍為 Off-Label Use。
※ ※ ※ ※ ※ ※
3﹒體雕埋線--穴道治療的延伸
體雕埋線就是針灸的一種,我們會針對患者的狀況,選擇抑制食慾、提升代謝率、改善氣血循環、增強腸胃蠕動的穴點進行治療;埋線屬「子母針」的概念──先將「外針頭」推進皮下,再將「內針灸針」向前推,把製備在外針頭前端的可吸收線材放入皮下脂肪層。進針使線材到達定點後,針立即就拔出了,所以並不是「埋針」在體內!線材會慢慢被人體自然吸收,不需取出,期間內埋線部位會產生持續性的穴點刺激,一般兩週回診埋線一次,可減少傳統針灸需反覆回診的大量時間成本。
因體雕埋線為「子母針」的組合,所以進針孔較大,會比針灸痛一些,本院會在術前使用塗抹型局部麻醉劑,可降低患者埋線時的疼痛感;另外由於線材會留置在人體內,所以務必從備線到進針都要確實遵守無菌原則,以免引發感染。
目前可吸收線材僅核可於手術縫合,體雕埋線亦為 Off-Label Use。
※ ※ ※ ※ ※ ※
4﹒非侵入性減脂儀器
原本台灣有四台減脂相關儀器--超音波減脂為「立塑(Liposonix)」和「歐萃學( UltraShape)」,冷凍減脂則是「酷爾塑平(酷思塑平 CoolSculpting)」和「纖肚瑞拉(波洛伊 IceLipolysis)」。冷凍減脂近三年有再新增幾個機台--克拉圖(CLTAUU)、酷立塑(CoolShaping)和 密塑(MICOOL),另外衛福部還核准了電磁波(又稱「隔空減脂」,如 Vanquish 和 EnCurve)和低能量雷射(如 Erchonia);二極體雷射減脂(ScalpSure)已通過 FDA 認證,但在台灣還未上市。
減脂儀器的主要機轉,都是對脂肪層供能,造成脂肪細胞的凋亡或破壞;請注意,衛福部僅把超音波減脂機台歸在「抽脂機」類別管理,其他機轉的儀器則歸類在「冷卻設備」和「雷射裝置」!除此之外,每個機台還有各自的「中文名」、「英譯名」和「藝名(廠商用來作廣告的響亮名字)」,十分紊亂,徒增查詢時的困擾 @@
本院引進的立塑,治療時會將脂肪層短時間昇至攝氏 65 -70 度的高溫,直接破壞脂肪細胞,效果立竿見影!原廠文獻宣稱,患者如治療整區腰腹部(約 16 - 18 格,一格探頭面積為 4.6 CM * 4.6 CM),三個月後患者平均腰圍可減少一吋(2.54 公分),衣服的尺碼可以小一號,大約可以減少三百毫升的脂肪總量。
立塑的治療,目前已優化成可低能量多次擊發的輸出模式,每格總能量仍維持每平方公分 180 J 的有效能量;新的輸出模式可極大程度地降低受術者的痛感,且效果完全不打折扣。
※ ※ ※ ※ ※ ※
5﹒侵入性手術
手術分為低侵入性的溶脂、胃水球、胃束帶手術,以及高侵入性的抽脂和胃袖狀切除、胃繞道手術。微創溶脂手術又分為水刀抽脂、雷射溶脂和超音波溶脂,各自都有擁護者,而我想其效果還是取決在醫師的專業手法上;傳統手術當然效果最好,但僅適用惡性肥胖患者,除了手術固有的麻醉及感染風險外,患者還需考量到術後較長的恢復期問題。進行手術前,應與專業醫師進行完整的討論,經充份了解後,再進行治療。
重申一句,減重沒有 Golden Standard 療法,每個人的體態不同、需求不同,適合的療法也不同;客製化的複合式療程,能夠揚長避短、相輔相成,幫助有志減重的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須再次強調,飲食、運動和作息的調整,比任何的減重療程還重要!神力女超人的強大,不在於她手持鋒利的刀戟,而是那勤練不輟的武藝和--一顆堅強的心。
而我們願意與您一起努力 :D
[同場加映]
1﹒《中西醫療與健康減重》懶人包
2﹒非手術性減重治療介紹--藥物、針灸、減脂儀器
3﹒立塑(liposonix)--非侵入式的體雕減脂利器
[延伸閱讀]
1﹒Medpartner 產出很多有關「減肥健身」的優質文章,圖文並茂、深入淺出,非常推薦有興趣的您持續關注喔!
2﹒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的蔡明劼醫師,是當之無愧的減重和健身達人,部落格文章都非常優質且淺顯易懂,推薦給大家!比起蔡醫師,我本身在運動鍛鍊上的努力真的太少了,希望能跟他看齊 ^^b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