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1982)>--跨越半個世紀的奇幻臆想

銀翼殺手1982, 年輕的福伯真的帥翻了(本圖引用自blade runner官網)

<銀翼殺手(1982)>--跨越半個世紀的奇幻臆想

夏紹剛


2017年10月最火紅的電影,當以<銀翼殺手2049>莫屬,看網路上大家都說要先看過前作<銀翼殺手(1982)>才比較能理解這部續集的真髓,所以筆者就把這部 IMDB 評價高達 8.2 分的老電影找來看,果然,名副其實的經典(但我絕對不好意思告訴大家我斷斷續續看了一個禮拜才看完XD)!

這篇討論的重點不會放在電影多舛的拍攝過程、名導演的執著、年輕的帥福伯(真的超級帥^^b)、合成人跟人的界線等等,我想討論的是一個我自己很感興趣的觀點--

1982 年拍攝出電影的這一代人是怎麼臆測我們這個年代的世界?


電影及現實世界中的洛杉磯(圖片引用自blade runner官網及Getty Images)

電影發生在 2019 年 11 月的洛杉磯,正好是我們現今所處的時間點前後(姑且認為這個世界兩年內不會有太天翻地覆的進展),我們可以看到片中的場景基調十分的陰暗晦澀,天空霧濛濛,總是下著雨,街道壅擠泥濘,各種龍蛇雜處--那是因為本作設定的背景是人類實現星際移民後,因過度開發而環境遭到破壞的地球,大部分人口出走,只剩下豪門名門繼續占據在金字塔的頂端與想走也走不了的貧民們掙扎苟活。

從電影裡的科幻設定中,有些明顯超越我們當今世界的科技水平:

一﹒星球殖民--不但實現了星球間移動,而且開始有效率的移民,因為人力不足,企業還開發了人造人去外星做工,劇情中的四名人造人就是從火星叛逃回地球的;而當今我們上火星的還是只有探測車

二﹒人造人技術--企業把合成人像牲口送到外星做工,還一直加以改造「牠們」的肉體強度直到超越人類,甚至為了更好的控制合成人,將合成人的壽命設定在四年,後續還更進一步的在合成人腦中殖入虛假的記憶!
  在當今世界,由於輿論上以及法律上的制約,複製人還沒成功(或是表面上還沒成功),而如果拋開一切道德枷鎖的話,我想複製人不是一個非常難攻克的科技難題,改造肉體甚至殖入記憶的方面在目前醫學上也沒有很好的突破,我想這些需要人體實驗的科技都不會有太快的進展吧!

三﹒飛行車--陸空兩用飛行車,這應該是我們目前最接近實現的一個科技了,網路上一查就可發現有非常多投入研發的廠商,做出了各式各樣的飛行車,但似乎還沒有電影中這種可以直接垂直升降的車種,我想新的能源型態可能是決定性的因素,要發展出更強大的動力源才讓電影裡面的飛行車達到商用水平。

當然這本來就是改編自科幻小說的電影,幻想出這些超越時代的黑科技也是難免,但是把時間點設在如此接近的二十一世紀初,或許也反映著當時對於這些科技發展的樂觀態度,1968年完本的原作<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再版時甚至因為原本初版描述的時間點快到了(1992年),還特地延後背景時間到2021年。

電影與現實世界的科技差異

對應著這些受到期待但仍未突破的科技,我們的世界也發展出了前代人始料未及的新科技:

一﹒更加強大的電腦系統,直觀且簡單的操作介面--電影中所出現的電腦,其介面系統幾乎都停留在DOS系統上按指令碼的階段,而當今的電腦系統已經十分親切且直覺了,絕大部分的操作都不需要回到編程系統上處理。

福伯緝凶時用的相片掃描器,雖然可以聲控,但竟然只能對應螢幕上的座標下口頭指令對焦,所以在劇情中就看著那照片隨著福伯的指令反覆地移動來移動去又放大又縮小,當然導演這樣的操作手法讓劇情張力非常強,但也可得見前代人並未想像到後來會發展出滑鼠觸控式螢幕的技術,這兩者雖然在1982年前就已經發明,但真正完善並普及是在1985年之後。

二﹒人與人之間的手機網路連結--電影中福伯在酒吧打給女主角是用在牆上的投幣式電話機,電話上面有個收訊不是很好的視訊屏幕;而我們現在幾乎人手一支手機,不只可以通話,還可直接視訊及使用網路與人聯繫,同樣的,這兩個技術也是在1982年前就被提出了,但也是在1990年後才被完善普及,後來,賈伯斯的IPhone在2007年更進一步地改變了這個世界。

三﹒萬物互聯時代帶來更加便捷舒適的生活--電影中的福伯家完全就是上個世紀的老公寓;而即便是掌握世界上最高端科技的泰瑞公司老闆,寬敞的住家中也僅僅是比福伯家多了些奢華的內裝,再加上個一個不知道自己是合成人的秘書,後來合成人BOSS利用賽巴斯汀混入時,博士家中竟然沒有任何一點可以稱得上有科技含量的監視或防禦系統,這在已經掌握星際移民的黑科技背景下著實讓我覺得有點突兀@@

而科學家賽巴斯汀的家中雖然放著許多他研究出的機械人,但除了走動和打招呼外,似乎沒有沒有其他用途,更別說能提升多少生活水平了。我們當今發展出的物聯網技術,圍繞著我們周遭的各項產品不斷進行智能升級,這些智能化產品不但能自我調控,也能跟用戶互動,藉由蒐集來的數據持續進行完善,提供越來越符合個人需求的客製化服務

簡單來說,雖然這部電影中描述的「硬科技」--星球間移動、合成人技術、新的能源型態--在35年後的今天沒有實現,但是我們發展出了前人想像不到的,以人工智能為主軸的「軟科技」,從電腦、手機、網路到物聯網等等,這些發明提供了我們便捷舒適的生活體驗,讓我們能更即時的與更多人互動,讓我們能更簡單的聯繫這個世界(就像現在閣下您現在可以很輕鬆的就能看到鄙人的廢文一樣XD),一步步確確實實地提升了我們的生活水平

羅輯思維的111期<人類滅絕的一種可能>


未來難以預測,未來難以估算!

羅輯思維的111期<人類滅絕的一種可能>中提到「嚇尿指數」--如果我們把在工業革命前十八世紀的人類,帶到250年後的現代來,現今世界上的「黑科技」鐵定會讓他嚇尿了;但會被1750年的世界嚇尿的,則是要遠遠拉到公元前12000年那還處在採集階段的人類。當今科技持續地加速度增長,導致嚇尿指數越來越小(13750年V.S.250年),下一個「嚇尿」甚至有人推估就在二十多年後的未來

前段提到的人工智能發展,已經成為我們現今科幻創作的顯學,而在人工智能的指數性演進下,AI超越人類思惟的奇點一旦突破,未來的世界很可能根本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若人工智能變成更高維度的智慧個體,會如何看待人類呢?會像<魔鬼終結者>裡的天網,<駭客任務>裡的母體,或是<復仇者聯盟二>裡的奧創?還是悲觀如羅胖所說,即便人工智能懷著最大的善意,最後仍有可能基於提供人類安全及快樂的最佳考量,最終決定把我們所有人類的腦袋切割出來,一個個放在培養皿中,給予大腦所需的營養成份及刺激快樂中樞就可以順利達到目的了!

<銀翼殺手2049>我還沒找到時間去看(我絕對不好意思告訴大家我看完前作就累了XD)。而我想,當處在2049年的人們回頭看這部32年前的「老片」時,會不會跟我們看<銀翼殺手(1982)>有著類似的荒誕感呢?

我希望有,因為,那代表著世界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 ※ ※      ※ ※ ※


[延伸閱讀]
1﹒<怒火特攻隊>--藏在熊熊的戰火底下,是深深的無奈與哀愁
2﹒<與神同行>--同行的不是神靈,而是負罪的內心
3﹒《可可夜總會》/《大佛普拉斯》:正義 終/不 得伸張

※如您經由內文連結前往博客來購買,本站獲得的回饋金將於次年統一捐出※